有的人,用十年演繹一首歌;有的人,用十年寫一本書;還有一些人,幾十年來,只做一件事——創造生活的美好。
從桃李春風到春風長樂,從春風江南到越劇小鎮……這一年,理想小鎮蓬勃發展,藍城對鎮長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強烈,我們迫切需要這樣一批有理想、肯學習、能做事的優秀鎮長人才,推動小鎮項目的健康、持續發展。
為此,秉承發現人才、完善科學培養的人才體系的初衷,藍城集團、綠城小鎮“藍圖計劃”鎮長梯隊培養項目應運而生,并于11月8-9日,在杭州玫瑰園度假酒店如期召開第一期開班典禮——暨小鎮街巷空間專題研討會。
△浙江藍城副總裁、藍城集團運營中心總經理·王婧
本次典禮由浙江藍城副總裁、藍城集團運營中心總經理王婧主持,藍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親臨授課,藍城集團執行總裁張洪云、綠城小鎮董事長蔣玉奇作為導師代表先后致辭,鼓勵學員快速成長、砥礪前行。
“藍圖計劃”筆試狀元、浙江藍城生活服務中心吳照琦,以及綠城桃源小鎮黃曉斐,分別作為學員代表,分享各自對小鎮、小鎮鎮長的理解和學習心得。
生有價值,活有信仰
宋衛平董事長開講“藍圖計劃”鎮長班第一課
“我們還是低估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強烈。”
自1994年起,宋董一直以“地產教父”的形象活躍在地產市場。直到2015年,面對社會大環境的演化,他從一個基本住宅的開發商、單純關注建筑品質的地產人,轉變為生活服務商,將眼光聚焦到居住在房子里的人,開始思考“生活有沒有可能變得更美好”——這是宋董一直心系的問題,也是藍城做小鎮的初衷。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宋董說,他從來沒有想過理想小鎮會發展得那樣好:“我們還是低估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小鎮,讓生活更美好。”
△藍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
“民以食為天,農村是不能放棄的!”
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大力推進,全國各地有許多城市功能區,以小鎮之名踴躍而出。但在宋董看來,“小鎮最必要的基礎,就是鄉村建造”。
一直以來,農村空心化、勞動力剩余嚴重問題、產業缺失問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都牽動著他:“今天在座的學員們,除了6位是90后的年輕精英,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管理者,應該都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鄉村發生了很多變化,但相比城市來說,發展仍舊是緩慢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質變,雖有進步的地方,也有衰落的地方。
比如,現在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65歲以上的老人,三分之二的青壯年都選擇到城市里去發展——要知道,農村的主體是人,農村是不能放棄的。
中國的人口1/3在農村,1/3在城市,1/3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游離。人口的特殊分布產生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我們必須有相應的能力,以生活為基礎,創造復合型小鎮。
中國最理想的小鎮模式一定是農鎮,小鎮是解決中國農村問題的唯一途徑。我們非常幸運,前20年參與了中國的城市建設,現在又可以參與中國的鄉村改造。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
“小鎮會比城市更美好,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通過參與本次“藍圖計劃”的學員甄選和考評,宋董感觸頗深:“這對于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從大家身上,我看到了許多文化脈絡,以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大家的影響。我看到,在復雜的社會環境里,還是有很多人在認真努力地思考,并且一直走在正路之上。”
同時,宋董還對所有藍圖學員給予了厚望:“‘藍圖班’是公司精華部分的薈萃,是一個理論研究機構,是一個干部培育搖籃,既不代表藍城,也不代表綠城,而是代表這一代受過文化熏陶、有歷史責任感的人,是對于中國最重要的、最廣泛的農村問題的推動力。
城市會變,科技會變,文化意識會變,而我們要去嘗試最困難的變化環節——中國農村問題。只要我們花5-10年的時間,在不同類別、不同區域、不同產業內容、不同附和程度,且內容清晰、富有品質的農村問題上,去創造一種小鎮模型,進而形成一套理論體系、培訓體系,創造出中國新型小鎮,趕超歐洲和日本。
只要我們愿意學習,生活將會變得不一樣。小鎮會比城市更美好,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理想如藍,一展宏圖
“藍圖計劃”導師鼓勵“理想主義者們”砥礪奮進
“如果按照藍城集團、綠城小鎮員工全口徑計算,第一期‘藍圖計劃’鎮長梯隊的錄取率只有1.19%,其中有6位是年輕的精英種子,更多的是處于中間階段的成長型管理者。我真心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學習培訓中,收獲得不僅是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收獲學習的能力、眼界和格局,這對成為更高能力的管理者至關重要。
我想和大家分享兩點成為管理者的要素:第一點,‘愛是能源’——鎮長要愛員工、愛小鎮家人,并真正地學會愛自己,而愛自己的前提條件是‘自知’;
第二點,‘學習是習慣,更是態度’——學習并不只是看書、研討,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活點滴,未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做小鎮就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精彩,只有我們自己去學習、理解未來,才能做好現在,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藍城集團執行總裁·張洪云
“我們應該相信小鎮事業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因為它契合人類社會演變的趨勢,符合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與需求。順勢而為,必有可為。
我們應該相信‘仁慈普愛,真善至美’的力量,因為這是我們的價值信仰。當我們的內心出現困惑、迷茫,工作中出現問題、阻力,它是我們堅持的理由,是我們直面困難的動力,也是獲取社會各方資源支持的源點。
我們應該相信做小鎮、成為鎮長是我們的使命。生命很短,選擇什么樣的事情,決定我們存在的價值意義。當理想小鎮在中國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所有關于生命意義的答案,都將有一個完美的交代。
我們應該相信人類資源是做小鎮、做鎮長的根本條件,所以我們唯有學習、認知、積累、提升,方能擔此重任。
最后我想說,讓我們跟著宋董,一起做小鎮吧!”
△綠城小鎮董事長·蔣玉奇
鎮青春,共成長
優秀學員代表叩問初心、放飛理想
“在藍城,人人皆鎮長。鎮長是服務的化身,服務是生活的靈魂。
今日有幸能成為鎮長培訓班的首批學員,我們必將用心學習,將學習與工作有機融合,將理論和實踐相互打通,使之相互交融,已做到自身的突破和成長;
我們也必將用我們的愛心、恒心、責任心、同理心等由諸多心連結成的“鎮長”,來營造每一位家人的故鄉!”
△浙江藍城生活服務中心·吳照琦
“感謝公司的栽培,感謝命運的垂青讓學員們在此相聚,感謝宋董帶領我們來到七彩的小鎮之旅。
今天我們濟濟一堂,歡聚在宋董的麾下,相約在藍圖學堂,我們共同向往、共同追求小鎮理想,他日笑逐顏開,必當今日以歲月崢嶸。
不久的將來,當小鎮之花開遍神州大地,當先行者開始入場,小鎮的理想就是生活;當拓荒者開始收成,小鎮的歲月就是神話;當布局者開始守望,小鎮的堅持就是未來。
小鎮強,則國強;藍綠盛,國之興!”
△綠城桃源小鎮·黃曉斐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
街巷:小鎮文化呈現的載體,小鎮的生活之路
無論時代如何更替,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巷,都在歲月更替中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發展。街巷上的一磚一瓦,記載著人類的文明與生活軌跡,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重要載體。
第一期“藍圖計劃”課程,以“街巷”為主題,分享了藍城小鎮的設計理念、生活愿景,并組織了街巷專題考試,檢驗學習成果。
藍圖學員們,從街巷起步,踏踏實實地走出自己的理想小鎮之路。
尋找心中的桃花源
現實中的桃花源在哪兒?胡劭平老師從宏村、西遞為代表的徽派村鎮聚落為始,從選址、布局、理水、營田等四個層面,展開對“歸園樂居”的暢想。
△杭州藍鎮文化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劭平
組團街巷空間形式與城市記憶的結合
街巷,本就是城市的一個片段、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講街巷之前也繞不開城市。
城市作為人類最大、最復雜的創造物,從遠古、新石器時代一直到今天,有過許許多多種形式,從雅典的城邦到巴黎的巴洛克城市、從烏托邦再到田園城市……究其根本,它還是作為生活的容器而存在。街巷是有生命的,它承載著城市時間的記憶。
△浙江綠城建筑設計公司總設計師·蔣愈
中式居住組團街巷空間分析
街巷空間是小鎮居住組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外部形象,街巷體驗,視覺感知和鄰里交流的直接呈現,是村落體驗的第一印象。其設計考慮從選址布局開始就需多角度細致考慮,才能最終達成理想的空間。
△大象建筑設計公司高級設計經理·陳斌鑫
中式街巷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過往的設計集中在網性交往,缺少線性交往。街巷如果只是承載交通和景觀的作用,最終還是見物不見人,無實際意義。所以,以街巷為單元來進行研究設計的前提,是以街巷生活為單元。觀今鑒古,打造具有歸屬感的街巷空間。
△浙江藍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薩楓
溪街共生
傳統街道空間起源于人的活動,通過對傳統街道空間形態的解讀,分析溪街關系與聚落空間格局形成及演變的不同階段,借鑒溪街和諧關系的案例,探索溪街和諧關系的空間智慧。
△上海丁周建筑環境設計公司設計總監·周勤
同心者同路,同路者同行!
“眾籌、共建、自治、分享”既是小鎮運營原則,也是“藍圖計劃”班級建設的基本原則方向。因此,‘藍圖班’是一個彼此尊重、學習互助、資源共享的學習成長共同體。
在班主任宋董和教務組長指導下,‘藍圖班’主要依靠班級自治,自主管理。通過選舉產生班委,班委帶頭,學員之間相互督促、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進步;培養形式上,“藍圖計劃”培訓項目將圍繞“導師制”和集中授課、個性化學習的形式展開,從各方面提升學員的綜合能力。
每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藍城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珍惜為期一年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提升自己。也希望每一位學員能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在“藍圖計劃”的通用學習框架以外,回到自我的學習設定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邊界,不負初心、擁抱理想!